close

  中國日報網7月30日報道,目前中房地產日關係處於40多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但許多日本企業在華的銷售額都創下了新高。
  東京財團網站七月下旬發表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前日本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瀨口清之的分析文章稱,目前,中日關係處於40多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日本企業涌入中國的速度也已經隨之放慢。不過,此前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適應了中竹北售屋國市場環境且已立定腳跟的日本企業正在收穫豐碩成果。它們的經驗為今天全球經濟下的其它日企提供了寶貴借鑒。
  延伸閱讀:竹北售屋日媒:在華日企配合整風杜絕商業賄賂
  日企生意照常做 在華竹北售屋銷售額創新高
  日本政府2012年9月“購買”釣魚島事件已經過去一年半多,但是東京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仍然處於寒冷期。2013年在夏末和秋天的時候曾出現一線希望,當時,安倍兩次放棄參拜被中國人視作日賣房子本帝國主義侵略象徵的靖國神社。但安倍於12月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似乎註定要繼續寒冷。
  中國的反日抗議和抵制日貨運動出現在2012年秋天,短期內給日本在華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所有行業日企的銷售額都驟然跌落。但是這樣的影響很快就消失了。早在2012年12月,除了汽車、政府採購、旅游業以外,其它所有主要行業的銷售都已經恢復。到了2013年4月,汽車銷售幾乎已經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6月底時,日企已經被允許再次投標中國政府的採購項目。2013年7月,中國旅行社的業績顯示組團赴日旅游業務已經回升。
  去年10月,日本汽車、工業機器人、農用設備等其它產品的製造商發佈的中國銷售額都創下新高。下麵讓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這些趨勢。
  日本的三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日產、本田)自2013年9月起在中國取得了驕人的成果。11月,日產和本田的新產品的銷售額幾乎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而豐田的年銷售額增長了40%。三者合起來,日本汽車業占據了當月中國新購汽車市場份額的19.2%,超過德國汽車企業的15.6%,在外國汽車企業中位居第一。汽車零部件的銷售已經反映出汽車銷售的複蘇。
  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中國廠商對日本工廠自動化系統的需求也在猛增。2013年夏季,安川電機在常州建設的大型機器人生產工廠開業,川崎重工在蘇州設立的機器人工廠計劃在2015年4月初開業。三菱電機的工廠自動化系統在中國的銷售額亦快速增長。愛普生計劃把機器人生產從長野轉移到位於深圳的工廠,表明它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工業自動化市場。
  好消息不僅僅限於汽車和機器人行業。例如,大金工業正迎來中國空調需求大增的好時機。2013年4月至9月,大金的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了45%,因此它計劃在中國再增加2000個銷售網點,讓總銷售網點的數量達到14000個。
  食品行業中,來自日本的意大利風味家庭餐館薩莉亞在中國的連鎖店已經將近150家。它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讓連鎖店數量達到400家。其它有擴張計劃的還有吉野家、無印良品、Seven & I (7-11連鎖店的母公司) Holdings、日清等。
  日本對華直接投資超過美國
  日企得以在中國健康發展的基礎,是日本高水平的對華直接投資。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在世界對華直接投資中位居首位。就在2013年1-11月期間,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高達67億美元,超過美國的31億美元、韓國的29億美元、德國的20億美元。
  與此同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的增長率相對緩慢——2.3%,而美國和韓國都超過8.6%,德國則超過43.7%。這與日本前一、兩年的16.1%與55%相比大幅下滑。
  直接投資額下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2012年中國反日抗議引發抵制日貨運動的影響,日企不太情願在中國開廠經營。而那些在中國市場上已享有一定程度成功的日企保留了那份聰明,一邊留心風險的同時,一邊採用小規模增長策略追求利潤;其它企業則被觀點偏頗的媒體報道上暗淡的氛圍所嚇跑。這一差距的存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在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事件爆發後表現更突出。
  根據日本主要銀行一直以來從企業客戶那裡接到的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判斷,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在未來數年內有望繼續增加。理由很簡單:中國的消費群正在以超過GDP增長率的速度興起。
  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城市對日本商品與服務的需求往往會激增。通過計算符合標準的城市裡的總人數,可以估算出日本商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的顧客人數。2010年,這個數字約為1億人。到2013年,這個數字已發展到3億,而2020年有望達到7-8億。
  有兩個基本因素在推動中國人均GDP的飛漲:實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幣的升值。在印度、巴西、印尼等其它新興市場,由於經常賬戶失衡進一步惡化,貨幣已經貶值。而中國自2005年以來就維持了可觀的貿易順差,人民幣也因此一直升值。再加上經濟的高速增長,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就被推高了。
  受持續發展的城市化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率的活躍狀態有望一直持續到2020年左右。除非中國對外出口的競爭力意想不到地下滑,否則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這意味著人均GDP會持續增加,日本商品和服務的中國市場也很可能因此繼續擴大。
  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的生存之道
  正如之前提到的,日企傾向於走兩個極端。而這一差距的實質是企業本地化能力存在差異,這反過來又決定了它們在今天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的成敗。
  那些在中國本地成功經營的日企,通過聘用有才能的中國管理人員來領導它們在當地的分支和子公司,在特殊的風險中巧妙地駕馭中國的商業環境,逐年提高企業的業績。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基於密切的溝通和互信,總部能向當地分公司提供有組織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多年苦心經營才打入中國市場的日企並沒取得什麼成果。這是因為它們沒直面本地化挑戰,未聘用有能力的中國企業高管並賦予他們真正的管理權力。那些維持在邊緣線上的企業現在的處境更加艱難。由於缺少獲取當地信息的可靠來源,它們只能被日本和西方報道中帶有偏見的報道嚇住,它們猶豫不前,直到機會之窗關上。
  鑒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市場利潤,無力在這裡競爭的企業的全球地位和企業價值可能會顯著下降。
  中小型日企依靠在日本市場和中國之外的海外市場的份額很可能也能生存。但對於那些與國內外對手在國際上激烈競爭的主要日本企業來說,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就意味著在世界市場的失敗。這才是今天商業所面臨的真正的“中國風險”。日企高管必須記住,進攻是最好的防禦。要想在全球經濟中生存,他們就不能迴避中國市場。  (原標題:中日關係處於寒冷期 日企在華照樣賺大錢 - 財經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53piyt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